特润格角落

今日想法, 或成明日笑柄。 明日笑柄, 却是未来笑忆。

325班的最后一席话

凝望着课堂窗口外的景色,末秋余的枯叶脆弱地悬挂在光秃秃枝杆上,初冬薄薄的雪花随风轻盈地在霜冷的空气中浮游着,一阵突兀的强风把枝上寥寥无几的枯叶刮起了,一幕雪花与枯叶在空气中追逐飘荡的欢快,混杂着不分季节、不分彼此、不分颜色的愉悦。

这学期陪伴着我的这间课室,也在一幕优美的景象中为我献上最懿美的道别舞。325号,社会学特别研讨会的讲堂,也是这学期第一门提早结束的课,没有期末考试,只有总结报告需要呈交。结束了最后的课题讨论——“鬼佬,一部有关中国非法劳工远渡英国的纪录片”,最为有趣的是谈及了中国福建这个地方,移民历史最为频繁的一个省县,恰好就祖籍福建,原来移民这回事也是一种可以考究的族群文化与现象。

课堂结束的十五分钟前,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最后一堂课就这样的提早解散。然而每一次的结束总需要附上几句道别再会言辞,教授一如往常地挂着一幅笑脸,不断重复着“再见、下学期见…”时似乎发现了惯例的词句稍微不对劲,然后说道,“当然下学期可能就不会与国际生再见了吧?所以希望大家好好享受在这里剩余的时间,很高兴这学期大家一同对许多议题的讨论与跨文化的见解。”

此时此刻突然感觉了离别的愁感。看着教授不断重复的语句、似乎自己也不晓得还可以说什么的,才明白原来有一种遥无期的离别,是真的没有言语再可以寄托任何希望的同时,那才是真正叫人愁断肠的离别时分!

至从出了国以后,不时会被一些朋友捎信来骂,为什么出国都不说一声!我总是说,“不过那四五个月,又不是不会再见了,没关系啦”;因为还那么有一种离别,总相信是短暂的,除了死亡会把它永远切割以外,要不然他始终是会回到自己长大的那地方。


三个月后的相处让人意外的是它竟然拥有足够的魄力去酝酿一种不舍,然而三个月的道别是不是也能把曾经相处的回忆像曾经染红媲美的枫叶、渐渐枯干,最后能存留的美好也许就只是一场与雪的共舞。


傲雪凌霜的大学生

“结束了,感觉好空虚啊!”我想这是许多活动狂热份子不难体会的一句话。曾经和一班朋友也同样这样的感叹,终于结束了;而这里的“终于”带有的是兴奋、也是落寞,意味着生活即将回归常态。我们都常在想,为什么每次参与了一项活动,它的结束很常都是以空虚回馈?


“下雪了,下雪了,哦,下雪了”。那一刻看着天空掀起了一阵雪花飘,心中的炽热在冰冷的气温中迅速被浇熄,因为我知道下雪了、我看到下雪了、我也感受下雪了。顿然发现,原来它不过是一场冬天再自然不过的景象。感觉就像筹备了一场精彩的节目,成功了,也落幕了。

早些看了时代在网络上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题目有关哪国的人民觉得自己的未来是充满希望。在没有预测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发现对未来拥有美好憧憬的是孟加拉的人民(87%),对未来不抱乐观的国民是波兰(29%),为什么呢?毫无概念可言。恰好身边就有一些较要好的波兰朋友,在一次的晚饭时间讨论起了这个话题,首先我是没有侵犯一个国民荣誉的恶意下提问的。她一句“我非常认同”霎时让我一惊!她继续的解释。波兰人民之所以对未来不抱有太大的憧憬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气候,第二是人民在历史中所包袱的负担。

波兰四季除了夏天拥有充足的阳光以外,其余的三个季节就像冬天一样的气候,长时间处于阴暗的氛围,情感特别郁闷。人的情绪会随着天气转变是古今往来的一种说辞,没想到它竟然是一个扼杀希望的凶徒。原来我们长期期待的第一次下雪,它竟然是另一民族长期被困扰的噩梦。我们期待的雪花纷飞,是多少流浪汉疾苦时分、是多少没有能力买棉衣买炭取暖的一段煎熬季节。我想了想,马来西亚那逐渐升温的气候,会不会也是搅扰人愉悦心情的导因?

第二是历史的包袱,经历过许多的背叛与挣扎(只是片面的了解),如今人与人之间相处存在太多的猜忌、处处提防;有趣的是波兰人不会患上忧郁症,因为大家都直言直语,不需要拐弯抹角的隐藏情绪。如果历史背景是扼杀希望的另一凶徒,马来西亚承受着的许许多多的种族言论、许多历史约束以及惯性不听不闻的恐惧难道不是现时候人民的窘境吗?



我们经常抱怨,国家资源划分不公平、政府偏袒某个族群,然后爽爽就搬出历史为据,不得抵赖,那无所谓,突然又贷学金不必偿还、你怨两句就叫你滚回祖国,然后你突然明白你没有可以潜逃的地方。然而当有人站出来为民主寻求公道,我们就说他们得空没事做、当有人维护言论的自由被捕,我们漠不关心的苟且侥幸不是我、当有人愿意扛起民族宿命只求一点支持、我们碰见就躲开、听见就挥手拒绝。

如果这样一份的民意调查在马来西亚展开,我们的指数会比波兰更低吗?

原来很多时候的赞撼,就如第一次看见下雪的新奇让人感觉良好,然而空虚与绝望的构成,不过是不具有延续价值所然。每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句点,句点之所以不空虚是因为他们知道句点后还有续集、生活之所以不空虚是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憧憬还是存在。


希望不是不理不睬,希望是努力兑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