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摄向香港中环,一群来至四面八方平庸之辈;如今却被誉为“革命烈士”,他们不过是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朝和英国政府的双重压迫下,他们展开了一场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如今重温此剧,其韵味泛起了不同之意。大家奋斗的历程,想起了藏克家所写的《有的人》;想必是大家熟悉的一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充满悬念的一句生死观。
最令我不可思议的还是周星驰《功夫》里由理发师所说的一句:“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其实这句话是革命烈士夏明翰所说:“杀了一个我,还有后来人。”
而顾名思义,《十月围城》就是一部讲着为求革命的戏。剧中孙文就如此说道:“十年以前,对于我而言,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而今日若再道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革命。”
革命对于孙文而言,在时间的洗涤中起了变化。若再纵观世界各地革命烈士对于革命的宣言,也许都无法达成一个的完全相同。就如孙文自身都经历了改观。
革命的定义依赖于一个地方的景况,因此它产生了多样的名句供我们欣赏。而其中的共识却不外乎是改变!
《十月围城》彰显了一位父亲的爱。父亲:“我说了,这两天你别出门了,你不听话了。”
这是父亲抱着死去的孩子而咆嚎的一句话。
忆起主耶稣在走十架前往各各它的道路上,上帝的心情是否也如同这父亲的心情。导演是否刻意刻画这一幕,一位父亲一直在追赶孩子,至终却眼睁着孩子被刺死。
镜头停留数刻。
看过一些的点评,究竟“十月围城”这部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孙文的革命吗?是剧中每个壮烈牺牲的人物?也许只有导演知道他想表达的含义。我们可以无穷的遐想,你的创新不过是早已刻画在影中的画面。如果导演也不晓得,那会是怎么一回事?无可否认无穷的遐想甚至能推翻并纠正导演原先的点子。可再次应验的不过仍是处于一个历史框架进程中的一部分。而上帝的历史已否也如此?在此进程里面我们只能不断思想,可他的中心若是救恩,你焉能否认?
革命,是十月围城的中心,它不过以一群不知名的路人协助完成。无论你如何集中放大,它仍是一场革命。救恩,无论你如何否认,他都临到了你。即使你无限放大,它仍是主耶稣为你我而成就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