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润格角落

今日想法, 或成明日笑柄。 明日笑柄, 却是未来笑忆。

325班的最后一席话

凝望着课堂窗口外的景色,末秋余的枯叶脆弱地悬挂在光秃秃枝杆上,初冬薄薄的雪花随风轻盈地在霜冷的空气中浮游着,一阵突兀的强风把枝上寥寥无几的枯叶刮起了,一幕雪花与枯叶在空气中追逐飘荡的欢快,混杂着不分季节、不分彼此、不分颜色的愉悦。

这学期陪伴着我的这间课室,也在一幕优美的景象中为我献上最懿美的道别舞。325号,社会学特别研讨会的讲堂,也是这学期第一门提早结束的课,没有期末考试,只有总结报告需要呈交。结束了最后的课题讨论——“鬼佬,一部有关中国非法劳工远渡英国的纪录片”,最为有趣的是谈及了中国福建这个地方,移民历史最为频繁的一个省县,恰好就祖籍福建,原来移民这回事也是一种可以考究的族群文化与现象。

课堂结束的十五分钟前,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最后一堂课就这样的提早解散。然而每一次的结束总需要附上几句道别再会言辞,教授一如往常地挂着一幅笑脸,不断重复着“再见、下学期见…”时似乎发现了惯例的词句稍微不对劲,然后说道,“当然下学期可能就不会与国际生再见了吧?所以希望大家好好享受在这里剩余的时间,很高兴这学期大家一同对许多议题的讨论与跨文化的见解。”

此时此刻突然感觉了离别的愁感。看着教授不断重复的语句、似乎自己也不晓得还可以说什么的,才明白原来有一种遥无期的离别,是真的没有言语再可以寄托任何希望的同时,那才是真正叫人愁断肠的离别时分!

至从出了国以后,不时会被一些朋友捎信来骂,为什么出国都不说一声!我总是说,“不过那四五个月,又不是不会再见了,没关系啦”;因为还那么有一种离别,总相信是短暂的,除了死亡会把它永远切割以外,要不然他始终是会回到自己长大的那地方。


三个月后的相处让人意外的是它竟然拥有足够的魄力去酝酿一种不舍,然而三个月的道别是不是也能把曾经相处的回忆像曾经染红媲美的枫叶、渐渐枯干,最后能存留的美好也许就只是一场与雪的共舞。


傲雪凌霜的大学生

“结束了,感觉好空虚啊!”我想这是许多活动狂热份子不难体会的一句话。曾经和一班朋友也同样这样的感叹,终于结束了;而这里的“终于”带有的是兴奋、也是落寞,意味着生活即将回归常态。我们都常在想,为什么每次参与了一项活动,它的结束很常都是以空虚回馈?


“下雪了,下雪了,哦,下雪了”。那一刻看着天空掀起了一阵雪花飘,心中的炽热在冰冷的气温中迅速被浇熄,因为我知道下雪了、我看到下雪了、我也感受下雪了。顿然发现,原来它不过是一场冬天再自然不过的景象。感觉就像筹备了一场精彩的节目,成功了,也落幕了。

早些看了时代在网络上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题目有关哪国的人民觉得自己的未来是充满希望。在没有预测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发现对未来拥有美好憧憬的是孟加拉的人民(87%),对未来不抱乐观的国民是波兰(29%),为什么呢?毫无概念可言。恰好身边就有一些较要好的波兰朋友,在一次的晚饭时间讨论起了这个话题,首先我是没有侵犯一个国民荣誉的恶意下提问的。她一句“我非常认同”霎时让我一惊!她继续的解释。波兰人民之所以对未来不抱有太大的憧憬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气候,第二是人民在历史中所包袱的负担。

波兰四季除了夏天拥有充足的阳光以外,其余的三个季节就像冬天一样的气候,长时间处于阴暗的氛围,情感特别郁闷。人的情绪会随着天气转变是古今往来的一种说辞,没想到它竟然是一个扼杀希望的凶徒。原来我们长期期待的第一次下雪,它竟然是另一民族长期被困扰的噩梦。我们期待的雪花纷飞,是多少流浪汉疾苦时分、是多少没有能力买棉衣买炭取暖的一段煎熬季节。我想了想,马来西亚那逐渐升温的气候,会不会也是搅扰人愉悦心情的导因?

第二是历史的包袱,经历过许多的背叛与挣扎(只是片面的了解),如今人与人之间相处存在太多的猜忌、处处提防;有趣的是波兰人不会患上忧郁症,因为大家都直言直语,不需要拐弯抹角的隐藏情绪。如果历史背景是扼杀希望的另一凶徒,马来西亚承受着的许许多多的种族言论、许多历史约束以及惯性不听不闻的恐惧难道不是现时候人民的窘境吗?



我们经常抱怨,国家资源划分不公平、政府偏袒某个族群,然后爽爽就搬出历史为据,不得抵赖,那无所谓,突然又贷学金不必偿还、你怨两句就叫你滚回祖国,然后你突然明白你没有可以潜逃的地方。然而当有人站出来为民主寻求公道,我们就说他们得空没事做、当有人维护言论的自由被捕,我们漠不关心的苟且侥幸不是我、当有人愿意扛起民族宿命只求一点支持、我们碰见就躲开、听见就挥手拒绝。

如果这样一份的民意调查在马来西亚展开,我们的指数会比波兰更低吗?

原来很多时候的赞撼,就如第一次看见下雪的新奇让人感觉良好,然而空虚与绝望的构成,不过是不具有延续价值所然。每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句点,句点之所以不空虚是因为他们知道句点后还有续集、生活之所以不空虚是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憧憬还是存在。


希望不是不理不睬,希望是努力兑现的成果。

2013/2014校园选举回顾篇

回顾2013/2014校园选举曾经随笔写下的竞选前、后的感受。不知不觉已经一年了,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认知也稍微提升,大学生参与政治诉求的行动更是进一步的跃升到不单顾学生福利;然而,今天我们却还是听见一年前的牢骚:“你们谈政治很烦啦、不管我的事啦、政治很肮脏、Wifi还是很slowwww……” 种种已经过时的谈论,试问处于一个讲究快速的时代,我们踏上了前往更民主的未来列车吗?


校园选举(一)

原来校园选举已经开始宣传了哦!听到选举多数人就会想到政治、想到政治就会想到肮脏、想到肮脏就会想到不要碰,是这样噢?这就好比想到肚子痛就想到要大便、想到要大便就想到肮脏、想到肮脏难道你就不要碰不要洗继续任由它脏兮兮吗?

政治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这一回事,管理能对学生有任何关系吗?所以多数人又开始啦,看到候选人就会说,这些人是得空没事做、来大学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参活动、跑去搞政治、搞到校园鸡犬不宁,等等……只能说他们读书肯定不输人、搞活动搞的是倾向知识分子该有的水准、就是因为鸡犬不宁,大学对于学生的福利才不敢怠慢。或说回来,很简单的所谓管理,就是你每次选科登记安排时间表的时候,那叫管理自己的时间、问题在于当你登记不到某科,你就会开始上office吵和闹,基本上你已经在参与政治了,你已经在牵涉与管理层的协商了,你还说跟你无关吗?只是多数人又都选择了含住那口气,学费出了问题也只会面书上骂、wifi有问题也只会在社交媒体上自骂自爽……对,也许多数人都没有那种站在台前直接对抗的能力,只是所谓的候选人就扮演这样的角色,为何我们不尝试去了解、给与支持,反观却扮作高尚不闻不问不听,然后还是那句话,肮脏啊……他们很烦啊……难道这就是我们身为大学生的尚方宝剑?从小学用到中学、现在到了大学,还是那句:“妈妈讲,政治很肮脏啊!”好不好,给大家一个机会,去向你身边那些愿意站出来的候选人,给予鼓励、给予了解,投上明智的一票。

校园选举 (二)




为何校方要多方阻扰和刁难亲学生阵线的候选人与团队?为何选举临夕大家的网速又放缓了许多?……校方怕,所以让学生都以个人名义竞选,哈喽,在群体社会中强调个人主义吗?校方怕,所以晚上你会看到宿舍门外都会有一群人在把关,把什么关,那些躲在房内的别说他们吵,如果你步入房门,走到大门大概就会明白,亲校阵的可以成群步入宿舍再到礼堂演说,亲学生的却只有候选人步入然后还得拿“大声公”在宿舍下喊(怪不得会惹来学生的厌恶),更可恶的是他们还播放回教颂文,你叫他们还怎么能公平的演说?

诸如此类的不公待遇,究竟校方怕什么以至需要动那么多手脚?这两天从参与到观察、甚至置身事外的感受整个校园选举的氛围,得到的心得莫过于校方其实不需要怕。学生对于身为大学一分子的责任都可以如此冷漠,你问他知道什么,他就摆一副丑脸;保持沉默,“岂不知沉默就是罪恶的帮凶?”所以啊……不用怕啦!
不然就说中立,我中立的!
这种就是当你去点餐时,“你要吃什么?”
“随便啦……”
然后你点了后,他就说:“这个好吃么?”
中立的人就这么欠扁。所以啊,校方还是不用怕啦。
顾名思义,校方怕的,就是学生的力量,可是偏偏,学生就是不稀罕,所以还有何惧之有?同学们,至少也还校方一点尊严吧,校方那么怕你们,还那么保护你们,难道你们就不投上一票真正了解学生力量的票吗?

校园选举 (三)




泪水并不再是懦弱的象征,反观,它是强悍的表露!见证着这四天的校园选举,很庆幸的在落幕的霎那也能亲临现场,最为震撼的莫过于看着几位朋友和候选人纷纷掉泪。其一男性马来朋友这样闪着泪光跟我说道:“你知道吗?这几天我们真的太辛苦了,尤其晚上被宿舍打压不准进入,更过分的是今天下午,某一宿舍的学生会还在宿舍内拉票,我们都无可奈何!这场胜利真的得来不易。”顿时我明白了,他们流下的泪,不纯粹是胜利了或则是因为失败了;他们留下的泪,是实实在在因熬过打压与不公中的一种欢呼。你会发现,现场充满的都是温馨和感动,这场胜利显然已经超乎只凭个人胜利的喜悦,也证明校方尝试喝止一个群体的努力是错的。

当然,对于本身较为熟悉的区域还是有些遗憾——文广何时被喻为吉兰丹区的这称号也不是没有其道理,因为文广的马来人比例是除了马来与回教学院之外,马来同学较多的一个学院,它同时和前者的差异就是,它混合了三大种族。据说三年以来总没有一位华裔候选人能在这“吉兰丹州”获胜过,我想这必然是三年以来从未被正视的问题,显然校园选举还离不开以种族分割的制度去竞选某个席位。再对比整个胜利与欢呼的过程,其实那种很显赫的种族分割还是很明显的,我想表面上大家也许很团结,可是实际上彼此能接受对方的程度又有多少?如果种族政治依然无法在大学这群知识分子中打破,它必然还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突然想到中六时的几位马来女子同学,她们是吉兰丹人,当她们第一次踏入我们这所习惯于三大种族平均的课室,再看着马华印可以相处的那么融洽、说笑调戏;她说她真的惊呆了。对于这么一个所谓的“吉兰丹区”,其实我们下了多少努力,你永远不能说对方不主动,你就不主动,结果“吉兰丹区”这个称号,只会成为种族分治的最好借口。我想继续了解、继续生活一块儿、继续的努力……摒除“吉兰丹区”的概念,是大家都该正视的。也许,交友是自由的,可是有多少的幸福不是因为对于自由的适度限制才得以成全的?

虽然之前多番不想参与,但还是感谢能够和大家成为一个团队,一起努力过、感受过;对于争取学生福利与自主以及全民和谐这回事,真的不是简单容易的事!谢谢大家。有没有官职在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与大学、与自己相处。

后记

人生就是见证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人生更是参与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学生自古谁无肆!

“大学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其实并不夸张,夸张的是大学生与良知的脱了节。所谓的眼睛是一种洞察力,而这种洞察具备着社会文化价值的批判以致附随着一颗社会良知,而良知,不单是不偷拐诱骗杀人放火、它更是杜绝一切的不公与不义。

如今普遍认为的大学生在时代中的角色已经被灌上一种自私的社会认可而不再是社会良知,社会规范更加追捧大学生生涯的点滴甚于大学生文化素养。许许多多光鲜亮丽的标题如:“大学时期要做的50件事、大学生涯必做10件事、由你玩四年”的种种所谓大学生涯指南、大学规则与校园规范取代了良知。

大学生之所以能够被称上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绝对不能错过阅览历史中大学生如何开创一个时代、一个命运以及一个希望。日本东京大学事件:医学部学生为了反对登记医师制度取代实习制度,学生进入无限期罢课和占据大学讲堂,僵持长达一年之久,最终校方同意终止。韩国光州事件:学生发起示威游行,要求撤销戒严令及恢复国家的民主制度导致无数大学生被残酷地处死,最终造就了今日繁华的韩国。香港学民思潮反国教,雨伞革命、台湾318青年占领立法院行动、中国天安门六四事件等等许多历史甚至正在进行中的学生抗命,足以证明学生成为时代眼睛,社会良知的最好借镜。

这个比较并不陌生,而它起源于一个竞选布条,“Election day for Student Union. You can exercise your rights in your college building.”请你‘行使’身为学生的权利。徘徊于社会规范和学生运动的历史与进行中之间,我们缺乏的也许是了解大学生的权利(rights)。


我们也许很清楚知道参加社团,成为主席秘书去传扬文化是学生的权利、我们也许知道参加Sukmum,发挥运动天赋是学生的权利、我们或许更加知道提着学生证到戏院换取折扣戏票是我们的权利,成为大学生的权利,我们都清楚知道;或者我们不需要知道,因为那不过是正常不过的学校活动、个人自由空间、学生优惠。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开启大学文明的不是活动与福利,而是自由言论的权利。

我们都感受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许多投诉无门只能在房里怒吼、在面子书发牢骚的无奈;面对付了费却网速不振的问题、学生组织社团的权利、学费无辜上调的窘境、强制付费出席某些活动种种的不满,然而我们却仍然停留于茶余饭后的谩骂、不需要面孔的面书呛声,最后还是含怒入眠、毕业。显然,缺乏言论的权利、缺乏恰当倾诉不满的管道,才是我们的纳闷。

社会规范教会我们的是不可错过的10件、20件、30件事,由你玩四年的假象、大学里提供的文娱节目,只要能看看中华文娱晚会、欣赏几曲高吭嗓音、大学生涯就值了,还有大学塑造的不抗命、专心求学迎合就业的需要,那才是学生该做的!处于时代对大学生成为良知的期待、社会规范的压迫、历史的见证、权利的混淆,恰恰反映了我们处于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厌倦了诸多的事实;最终选择独善其身,闭耳不闻时事,任由权利被剥夺、行使权利被舍弃。


试问:“学生自古谁无肆?”还大学生言论自由,不单单是可能与你无关的学术自由,而是我们行使学生权利的起点!争取一个更美好的国家未来,难道不也是大学生涯不可错过的其中一件事吗?


与国际校园选举接轨


正当马大即将迎来大选之际,恰巧韩国全南大也正在举行其校园选举宣传活动。经历了马大的校园选举才发现韩国的其实并没有特别令人惊讶,至少气场不够澎湃、候选人也少得只有四人,竞选条件也不见得有多激烈。唯一在不了解语言只能凭观察发现的共同点莫过于候选人进入讲堂发表竞选宣言。



就在一讲堂当候选人离开后,教授好奇的问起了学生关于校园选举的规则,为什么没有看见更多的脸孔?学生们彼此对望数分钟才有人回复不怎么知道,接着说学生领袖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身份,所以并没有太多学生愿意被提名。霎时间令我产生了一种想法,原来学生领袖拥有的刻板印象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现象,它涉及的或许是国际化的。首先,学生领袖对很多韩国学生来说都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们即使当选也没有什么特别地位。我转过头问了问坐在我隔壁的美国朋友,你们的校园选举热闹吗?她摇摇头说,也没什么特别,没什么学生有兴趣,因为即使当选,学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权力可以做出任何重要决定。顿然发现,原来校园选举和学生领袖的刻板印象,它不单是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的问题,它或许更是一个时代的宿命。

当我们看着邻国印尼近期的许多改革,羡慕着印尼的开明,还拥有首位雅加达华人首长,辱骂大马政府的声音又开始不绝于耳。正当我们在议论纷纷,羡慕不已的时候,我们是否更缺乏的是一种实际的行动和努力呢?今天听了一场由特别考究北韩-南韩和世界局势的丹麦教授发表的看法,事后问了一些问题,然而最令我惊讶的是他说他并不相信大革命这回事,所谓的大革命是指需要透过暴力或战争去兑现的和平,他更相信一份醒觉的教育方能把世界推向更和平的尖端。

然而我们今天总是想着哪一天会有哪一位英雄为我们站起来、或者种种复杂的战略,然后这些人或事物可以还我们一片和平的土地。他的想法很简单,其实只是每个人的一份当心、一点醒觉;想法固然简单,实践却似乎遥远。因为处于革命与醒觉之间,人们更相信自我救赎,只要我多努力,我就能游走社会上端,我既不受任何动荡局势影响、更别说汽油起价了,努力拼搏往上游才是抗衡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好方法!


最终,从一个国际视野去看校园选举,至少我们可以欣慰,我们拥有的一群学生领袖和概念其实并不落伍。这些学生领袖看到的比我们想象的民主国土韩国和美国似乎来得更有魄力;当大家都被刻板的思想架构给劳控——大学生的有限,然而我们的学生领袖却不放弃地争取“校园自主,学生力量!”我们的学生领袖挑战的,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霸权,而是一个时代的宿命——“那觉得大学生即使胜了校园选举也不过没有权力与不过大学傀儡的宿命!”如今我们都在为自己拼搏,然而我们不过在一个不断压迫的体制里感觉良好罢了,自我救赎以外,打破压迫人权的体制,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救赎!一切可以很简单,当我们都能看见改变的重要、并且传达一份醒觉的小举动、尽上你所拥有的权力。


还大学生一份尊严、还未来一个憧憬。


旅途感受


一周前为了参加一场有关国际人力资源论坛而首次踏入首尔这片堪称繁荣的土地。第一次远赴陌生的国家,在从一个才开始熟悉的城市游走到另一个陌生的都市,沿途上总觉得难以置信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走在霓虹灯鲜亮的城市街道上,看着市容里林立着许多不同国家的餐厅招牌,才开始想念我的国家,因为我的国家正是富有这样的特色。我的乡愁,是多元底下的思念。步入地下快铁站,除了习惯看着多数人手中都会握着一部智能手机刷不停、每个人的步伐不曾缓慢的在追赶以外,剩余的就是许多没有移动的步伐,无论是坐在地上拍卖着一些不起眼商品的老人、还是一些残疾不被理会的人、或者流浪汉之类种种看了令人心酸的画面。我理解的城市,是繁荣让人多处方便的地方,却也是贫穷与不幸温藏的地方。

旅途中很粗心且不幸的掉了钱包,自己所有的证件、银行卡还有辛苦省吃省用的钱也这样掉了。从那时起,我对消费的约束就放宽了许多,看到想要的想吃的,只要不比平时所消费的贵上两到三倍,都能接受。回想回去,这是一种心态,不断责备着自己的节俭,省了那么多又怎样?不就一个掉字就把辛苦的日子也一起典当了吗?然而,我明白那一种思维模式,只是想让自己放纵一会儿,这样就好了,也是该行使会原本的生存之道,即使有多不幸。

听说面前的这棵树,意味着坚强。
那一晚这一天,我们说了许多生活在异地的感受,我可以感受到他那孤寂的心灵需要一个能够感受的人去一同承担那份孤寂的兴奋,只是我们都找不了。恰好,我想我们是同样的人类品种。她喜欢这样告诉别人,如果你想了解马来人,并且是典型的马来人,请不要观察我,我不是。他说他对许多身边的事情都充满着许多的好奇与不解,所以当初报读大学时,他并没有选上商科等较为著名的学科,而是选择了马来研究这一门课,就是想考究这些所谓的马来同胞究竟是怎么想东西的,因为他并不一样。我们也具有着类似的花钱三部曲,“宁可饿肚子也要省、偶尔奢侈地花来慰劳自己、很多时候宁可花在别人身上。”

我不断的在告诉身边的人我的钱包掉了,是不是我其实在寻求别人的同情,然后又故作坚强的若无其事,其实真的没什么,也许只想看看究竟谁是关心的吧?现实就是那么吊诡,你期望能够关心你的人不一定会出现,然而在你身边你认为最不起眼的,却是那个及时附上慰问的熟悉陌生人。 至今我仍然没有学会珍惜这样的人!

这一天他把钱塞回了我的裤带再附上一句,回马来西亚再请我吃饭吧!那一刻我那容易触动的情绪又涌上了心怀,把眼眶里被寒风吹干的眼水迅速的注入泪水,处于感动的我即时启动了理性的省思,为什么我总是不断在领受别人的恩惠,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成为施于者呢?同时候我在想,太容易感动和流泪是不是扼杀一个人成长的元素呢?我不哭,不能哭!今天我强忍了泪水。


一个人生活在外,你可以奢求些什么?当世上本无理所当然之际,重来就没有可以奢求的,你能够做的除了珍惜每一个偶然出现的好人,也不可能再有更好的奢求了。也许看似被动,可也因为好人从来就不是你可以主动要求的。

政治还可以再实际点吗?

2014/2015年大学最新学期开课不久便和教授通了邮件,想了解大家的近况和提交一些报告,邮件中闲聊时提及今年初入学的学弟妹们首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教授感觉讶异的说比起以往,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关注自身学习的科目对于往后所能涉及的就业领域颇于着急,既然就业机会是现今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相列,而大学的活动也正好鼓催着增强“软技能”的口号;那么参与政治,具备政治意识醒觉又能和这些就业生存条件扯上任何关系呢?

如果政治本身就不缺乏益处的考量,那么说服一代人对政治的醒觉也绝对不能忽略他们能够从参与政治中所“谋取”的利益进行切割。当然关心政治不可否认且最大的益处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只是人始终是自私的,在没有很切实地看见近期里对自己所能产生的益处之前,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闭口不谈不听不关心的。



早前所听过的口号,“今天你不站出来,明天你就站不出来”!这等伟大的口号实际还能发挥多少的影响力我可不知道。可是由于在保守政治观的教唆中长大,学生普及能够理解的是今天如果我站出来,我明天就真的站不出来了。看看许多看似伟大的学生领袖,站出来的后果不是被停学、遭校方恐吓、偶尔还得探访警局,这等生活,明天还真的能站出来吗?往现实去评估,真的请别再用伟大的口号征服我们了。

那么假设大学生的未来,是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在一所大公司上班,那么处于一个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时代,缺乏政治意识的大学生还有资格说往实际点去想、往你未来工作想想吗?一间公司的命运绝对离不开地域性的政治局势影响,甚至一间本地的国际化企业也遭受着全球政治局势在摇动着,看看马来西亚好几间国际大企业就好,恰好就上演了被牵连的噩运。如果你缺乏着对于政治、宗教与种族观的醒觉,在未来想踏足国际化的大企业也许还欠缺那么一点条件。

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个月前在雀巢实习时的感受。雀巢是一间瑞士起家的国际企业,很庆幸的在雀巢总部推行了一套全新的面试准则后,在一次各部门经理集合进行面试训练中被邀请成为一份子、去观察经理们是如何被训练的。在人事部总杆讲解完所有的理论后便是长达四小时的角色扮演实际操练,每三人一组,每个人将有机会成为面试官、面试员和评论员。当面试即将结束前最让我吃惊的一道问题是,“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利之间的冲突,间接影响了雀巢的经济运作,你有什么看法?”这问题是直接反映着在那时候的下一周,雀巢公司即将像麦当劳和其它几间被标签为倾以色列的国际企业遭受被回教群体抵制的命运。当企业面对这般因政治因素的牵连,而我们还以为政治只是本地的问题,移民了就解决了的时候,其实它的影响已经不是我们这些缺乏醒觉的人所能估计的了。

看着许多新闻报道马大学生事务处对于“王者回归”与学生一再关心政治中进行拦阻,这也意味着校方在教唆着一群光有软技能却缺乏政治与国际视野的一群大学生,既是让我们的学生缺乏在国际间立足的能力。

也许这样还不足以说明政治醒觉与就业机会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再看看最近撼动全球的马云在一场与记者采访的片段吧。如今许多直销也许很喜欢抽取马云成功的例子、许多的名言、许多鼓励性的话,可是却没有人去正视马云在面对企业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政治益处与谈判中对于政治意识的重要,因为我们想到的就只有挣钱;却忘了经济的稳定也离不开政治局势的好与坏。



由于看到经济与政治的关联,看到未来就业的空间,也许这也是为何香港的雨伞革命能够唤醒学生也走上街头,因为他们看见的是更实际的未来。

우산

生活在陌生的气候里,我学会了提醒自己要常看天气预报,担心哪一天下雨了,记得携伞外出、哪一天冷了,记得穿暖一点、哪一天暴风雨来了,记得不出门。这一天,秋雨温柔的漫天飘洒,我还是撑起了伞,握着一罐咖啡,雨中畅饮!

雨点嘀嗒嘀嗒地打在雨伞上,每一滴不同大小、不同速度、不同时刻打在伞上的雨滴,形成了一曲让人不解的小雨曲,勾搭起了对伞的回忆。

不忘手中的咖啡,因为在韩国握着咖啡进班实在是主流,所以不得不添加一点花样。突然记起那一年在大学,点了一杯咖啡大摇大摆地踢开门、走入课室,岂料教授和同学们都在班里,眼睁睁的看着我,这家伙怎么那么没品,进班还踢门!我当然是百般不解,明明才两点四十五分,怎么今天大家那么准时上课呢!奇景呀!尴尬的坐下,然后很不忿的问了隔壁的死党,“你们今天做莫鬼全部那么早进班的哦?”隔壁座不解的笑骂,“老兄,你迟到一个小时了咧。”我霎时愣了,心想,“迟…到…一…个…小…时…了…?”我是很不好意思地继续猛吸咖啡猛嚼吸管,丢脸死了!可是没关系,丢脸是我的常态,没人会在意了的。

记忆不断伴着雨滴奏起涟漪。

那一天大雨滂沱,我实在无法再往下一个避风港冲去了,只好乖乖的呆在原处,可以是巴士车站、可以是图书馆、可以是教室外,毕竟雨水学不会同情,永远就只顾着哭!我没有伞,只好等雨小一些再走。好些马大学生都爱说,“我的生命就浪费在等马大巴士”;也许我得说,“我的生命浪费在等雨停”!总是被骂,“浪费你的头啦,买把雨伞不是好了啦!哇佬,你又还没有买雨伞啊!你是不会买雨伞是吗?”当然不买伞,是因为爱上等雨、爱上在雨中偶然遇上的惊喜,哪怕只是一场空等、一个人、一幅风景,或者一声哈欠。



“哈糗!”撑开伞、雨伞撑起了整片土地的命运。雨天每每看见路上的伞,就会不知觉的纪念起远在香港为民主斗争的画面。雨伞,原本只是遮住雨水的工具,如今成为了一把意义丰富、象征香港未来民主斗争的记号。未来无论是如何,每当这一代的香港人撑起伞,毕定都会记起这一天,我们一起撑过的伞、撑着香港的未来,是一场和平的、非暴力的倾诉。政府就像一场台风,把街上那脆弱的小枝干给刮走,但是我们都相信,雨,总有停的一天。

“你愿意撑开伞吗?”


自己想象中淋雨的帅气模样?
据我所观察的,撑伞对于多数马来西亚男人来说,最适合引用的一句名言莫过于:“男人流血不流泪,男人淋雨不撑伞”!我不知道撑伞什么时候成了娘炮的象征,也许也称不上什么娘炮,至少男人淋雨是一种潇洒、淋后不生病是一种强壮!按照这定律的话,到了韩国才发现,路上除了女人、剩的都是娘泡。再加上雨量都不足马来西亚的一半都要撑伞,这说不过去。所以我还是选择站在娘泡那一边,撑开了伞。

有些东西撑开了,就需要有关上的理由。

最近在鼓催政治醒觉上许多具有激发性的名句,例如:“今天你不站出来,明天你就站不出来”、“自己的国家自己救”……诚实的说,有多少句是真的能植入年轻人的意识醒觉呢?毕竟生活在安逸的日子里、物价就算再高涨,但我们秉持着先辈教育我们的信念,“华人在这片土地上不能靠政府、我们得更加努力的养活自己!”在许多空喊的口号里,我们似乎忽略了这一代对于生活的想法,如果口号和许多周遭百姓受刁难迫害的事例都无法唤起醒觉,那究竟还有什么是可以引起那一股雨伞浪潮?这样不解的疑问盘旋已久,总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想法和答案。

生活在不同的雨境中,我们都在等;等待缘分的霎那、等待暴风雨的平息、等待性别平等的落实、等待可以不再撑伞的和平。


伞,开始了它的故事……

一杯穷咖啡的时光

在短暂即逝的夕阳前,我们还能奢求些什么?每一次能够令人哗然的时刻,都是一次足以叫人沉淀的时刻,沉淀予繁忙迷茫的日子里寻求一个破口,把头伸出探一探,我们究竟坐落在什么境况中。眼前一副迷人的夕阳西下,心中并没有感到特别欣喜或赞叹宇宙的宏伟与奥秘,在一刻燃烧即将暗淡的彩霞中,我突然发现在自己的眼帘里风景永远不是最重要的。走到一架咖啡饮料机前,看着画面上的咖啡,掏出空袋中的零钱,就只剩下三百韩币,也恰好可以买到最便宜的一杯浓缩黑咖啡。捧着一杯黝黑的热咖啡,站在夕阳的缩影中,即使海风再大、热腾腾的咖啡瞬间温暖了冷冻的掌心,心也乍然地感到一阵欣慰;原来在即将消逝的美好前,一杯咖啡才是那还原夕阳美景的宝贝


集凑起所有的旅游常识,对于韩国的认识就只有两个地方;第一是首都首尔、第二就是以海女闻名的济州岛。由于疏于搜查资讯,所以踏足韩国这片土地的憧憬也不过是济州岛、首尔和随后得悉的釜山。在限有的经济条件应许下,配合上季节变化的莫测,加上优惠的诱人,在一股憧憬与诱惑中不顾一切的踏上了济州岛之旅。

饱受“岁月号”沉没的打击,人类那怕死的心态难免又使然,真的要乘船吗?总之我就是不理,毕竟灾难这回事没有人可以预测;感受船子在海上与汹涌的浪涛搏斗直目的地才是这趟旅程的最终考量。结果并没有让人特别满意,乘坐的竟然是艘小快艇,沿途能够欣赏海景、让海风随着船速的前进打在脸颊上的体会是少之又少。不过在一次偶然的停泊中发现这么一副风景,快艇打在海上的浪花配上天空中客机行驶后所混杂的云团,形成一幅不可能交错的平行航迹,心中难免有些小兴奋,自己想到很爽的那种兴奋!



一段旅程寻觅的除了是一杯暖心的咖啡,它更夹杂着一种莫存在的期待——哪怕只是一次的惊喜,就足够了。然而,这趟旅程收获的意外却挺多的。

除了海与天连成的平行航迹、还有一个老套的双手摆横的海边照,在一次大浪突然击敲在石磐上的浪花围绕着自己摄下了一幅平生难寻的浪花照、生活上不羞于搭讪的性格频频遇上好心人士的相助;许多许多需要耐心去经营的小插曲才是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然而这些旅途上的意外需要的其实只是多一点的想象力、好奇心和亲和感。

济州岛在富于自然历史与文化传承中最终让我体验最深的莫过于一趟好的旅程,不是一趟有风景的画面,而是一段需要夹杂智慧与修养的结合体一幅风景、一棵树、一朵花、一个人、一句话、一段时刻,它究竟能泛起你多少的思绪,让你不止于只有视觉的享受。看见一颗掀去上衣的树,独木的站立在一片草原中,于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智若愚》的这一部戏,恰似海报的设计。剧中拥有的名句多不胜数,然而让我铭记却最难落实的莫过于这一句:“Truth is, I’ve always been thirsty.”一部讲述生命故事的电影、一部独到个人风格的电影,剧中最常重复的:“That’s my life story.”这就是我生命的故事,试问有谁可以这么自信的告诉大家,让我讲一段故事,这是我生命的故事。


岛上的日子被台风的问候给打乱了,同时候也恰好是台风把我的脚步给放缓了。虽然上岛前跛了腿,可是在旅途中为了抓紧付了钱不想浪费的心态,总没有让那瘸了的腿好好休息休息、更没有让那荒置许久的脑袋苏醒。原来在一切都在缓慢的过程中,发现一杯穷咖啡所看重的其实是一段的关系,我和咖啡的关系、我和大自然的关系、我和自己的关系、我和上帝的关系、我和一切一切的关系;没有了关系可以升华的空间、一段再美的风景路,走起来还是枉然。


一杯美式榛子咖啡的时间


“你知道美式咖啡(Café Americano)这称号的由来吗?”

话说很久以前美国人发现了咖啡豆这等植物的存在就参考了原处部落如何炮制咖啡的方法,然后尝了一口浓缩咖啡(Espresso);结果把美国人给苦逼了!因此为了适应这种饮料,美国人把浓缩咖啡加了水,咖啡就显得没那么苦涩;由此,后人就把加了水的咖啡命名为“美式咖啡”,为要讽刺那些喝不起咖啡苦涩偏重的美国人。


虽然不知道这解释由来的确实性,但记得这是一位大学朋友告诉我的,当时我还再三的盘问她,“你肯定吗?”“真的没有噢?”“不要仙我啊!”从此以后,每次和其他朋友去咖啡厅时都会不自觉的想起这故事,然后又会像口传历史一般地继续沿说:“你知道美式咖啡这称号的由来吗?”然后大家都会以很怀疑的眼神和口气质问回我:“是没有噢?”“你不要仙家啊!”“都不懂信得过没有。”自从到了韩国以后,街道上多数人捧着一杯美式咖啡是不稀奇的,偶尔也会这样戏弄我的韩国朋友,“你那么喜欢咖啡,你知道美式咖啡的由来吗?”最终大家的反应都是,Jin Jiak? Now only I know! 结果,我可能又把错误的信息传达了给另一个民族,荒谬也许会像雪球般越滚越大越可笑。

今天步入自我约定的第二间咖啡厅——Coffee Studio,看了价格表后还是觉得咖啡好贵啊,有些不舍得!如果单点美式咖啡又显得太单调,幸好发现了从未见过的美式咖啡口味,既美式榛子咖啡(Hazelnut Americano)

手上的飞碟响了。还记得第一次吃雪花栈(Snowflake)的时候是一个人,招待员给了一个小飞碟,感觉这飞碟还挺可爱的,就抛在桌上继续阅读我的报纸。不久后飞碟响了,看着桌上的飞碟还觉得挺特别的,竟然还会有音乐伴奏,就像个只要你来雪花栈,就会获赠一架随身听似的,结果置之不理下继续看报纸了。突然感觉氛围有些压迫,四周围的人好像都凝视着我,飞碟继续伴起欲耳不绝的小伴奏!应该是有够笨的灵光一闪,“那飞碟应该是在告诉我食物好了吧?”快速的走向领取处拿了我的雪花冰,真糗!

手上的飞碟响了,从远处就闻到了榛子的香味,可是当领过咖啡后,发现美式榛子咖啡却依然漆黑,只是醇香刺激了嗅觉罢了。啜饮瞬间觉得那淡淡的榛子香掩盖了那美式咖啡原本水与苦交错的涩,迂回的榛子和美式咖啡的香味早已无法区别它们个别的存在。

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区别的。最近和一些大学朋友聊天时就被问到,“你乡愁(Homesick)了吗?教授说你思乡了。”其实我不过就技术上和教授通了几封邮件,就这样被她看穿了我的思乡吗?这不愧是心理学专业的!如果乡愁纯粹就是想家,那么我想我应该称不上乡愁吧?毕竟想家从来就不是我的习惯。那英国的朋友又问我,“你有想念你的国家吗?你有想念你的家吗?”我毫不迟疑的说了“不”,结果把他吓了一跳,“WHY?”如果真的非得要给与一个的定义方可衡量有否乡愁,那么定义于我而言绝对不会是想家想国。也许他会倾赖于想念一个人、或者更大的层面上是依赖在一种习惯的生活次序中而无法脱离吧。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所面对的就是需要更多的独立、更大的敞开、更不拘于面对陌生的寂寞。倘若在一处新的环境里头仍无法独立一人的去探索与吸纳新的元素,无法敞开和其他人的相处,无法战胜那可能一个人的寂寞而选择继续呆在原有的习惯与圈子里;那已经不是乡愁,而是从来就没有脱离离乡的准备。最终假设需要以自身定义的乡愁来衡量自己是否有思乡,某种程度上是有的,有时总觉得好好的习惯了一群熟人的生活,为什么要折磨自己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然后一切又重新开始;当然,那并不长久。

第二个已经模棱两可的事情就是究竟阿里巴巴(Alibaba)让你想到了什么?前阵子网络新闻都都被马云和阿里巴巴占据了大部分,由此也被迫去了解阿里巴巴究竟是何方神圣。一时贪玩之下就效法了马云当初在美国旧金山(San Francisco) 的一间咖啡厅里问的一道问题:“你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吗?”“那你知道什么?”[1] 结果多数人的答案都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飞毯、芝麻开门…… 答案都是童话故事里那英雄形象的阿里巴巴!16年后的今天,当问题再一次被问及的时候,我想大家仍然还记得阿里巴巴这童话人物,但是大家更倾向于回答它是一间华尔街新上市的公司、网购公司、马云创办、电子产业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所谓的模棱两可在于我们都有两个答案,并且都没有错,只是我们知道模棱两可之所以会让人选择某种答案的原因在于,(1)你真的对时事无知、(2)否则你将会倾向于回答社会大众正在热烈讨论的答案,避免成为无知。马云最终从阿里巴巴这童话人物所成就的一件事在于,他把一位童话里的英雄转化成了现代版的另一种成功样式,让原本只存在于童话里的阿里巴巴走向一个即将可以把童话忘记的新时代标志——马云的童话。

我想这可不是瞎掰的,井号(hashtag) 绝对是现代赋予社会研究者最好的发明之一。不妨浏览InstagramHashtag区一查,你会发现Alibaba这井号早已被马云所创办的公司形象占据了九十巴仙以上。

最后还发现“No pain No gain 这著名的辞句早已变成健身者的座右铭。一搜之下才感觉想爆笑,你会发现在 nopainnogain 的井号区里都是一大堆的健身照。显然的,PainGain的早已被浅化成一种外在的体现,也是那最显而易见的身体曲线。毕竟一个真真经历了伤痛的人不会为自己标上那样的井号,因为生命的领悟远超过一个井号有限的表达。



无论如何,若想了解某些字义对现代社群的诠释绝对少不了一览井号区,你会被震撼、也会被震爆!

美式榛子的香醇,一阵苦涩与芳香的结合,一种模棱两可的认知,生活也许就此在模棱两可的挑战中一再随波逐流;究竟乡愁是思念还是约束、阿里巴巴是网购大亨还是童话王子、学生应该读书不该理会政治、井号的少数是否就能代表多数,模棱两可中,不忘的还是如美式榛子结合之后的那股醇滑。




[1] “Where did Alibaba, the brand name, come from?” 
http://www.wordlab.com/2007/10/ where-did-alibaba-the-brand-name-come-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