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润格角落

今日想法, 或成明日笑柄。 明日笑柄, 却是未来笑忆。

社论中的自论 XD

寂静的早晨,捧起书,却有提不起劲的沉闷。想寻找解脱,以免此种心情持续影响读书心情。

报纸!送报员总是准时,我怎能辜负他的勤力。就以报纸解闷!第一份,当然是体育报了。红魔7比1厮杀不知什么球队、热火再次败给小牛、亚运会精彩片段回顾……第二份,林蒼佑万人送别,首相亲自到访。不不不……还是翻开社论。

其中3篇的社论吸引了我的目光,若还未看,就让我勉强解说。

1.《林蒼佑的关键时刻》——郑丁贤
林蒼佑获得了国葬,不用说,一定是为国家尽了莫大的贡献。第一,50年代末期,挑战陈祯禄竞选马华总会长职位,当选了。他的政治立场是要求马华在大选能分配更多席位……引爆与巫统的冲突,后果当然被架空而辞职。第二,组织民政党,并在1969年赢得槟州政权。在陷入发展困难之下,最终放弃已故的政治理念加入了巫统。这无非已成了历史,只是如果当年采取了不同的决定,今天会有怎么样的命运?

2.《新闻奖·新闻界·新闻自由》——张作锦
讲述台湾的新闻历史、路线、未来。作者疑问,新闻奖和新闻界的发展进步有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关系?为新闻自由而奋斗的人,又有什么新闻奖?只是他们要的不是奖,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所以报纸办得轰轰烈烈,带领人民和社会向前走。反观新闻奖的设立是为了奖励那不够好的还是督促新闻的自由?若是鼓励,新闻界是不是改变了呢?(断乎没有)……言论自由是新闻界的生命。法国人托克维尔:“为了享受新闻的言论自由,就有必要忍受所带来无法避免的坏处。”而今天台湾关注的是:如果好处没有坏处多,而那些坏处又并非真的都“无法避免”,那可怎么得了!

3.《华文:情感与技术的拔河》——杨邦尼
黄锦树〈走向技术化的华文教学〉:……“华文毕竟也是民族的情感。”经过黄文分析了董总出版的3个版本华文课本,得出独中华文教学从'情感'变革到'技术'导向,诚哉斯言。(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观因素在于,华文老师或认为是在教华文,而不是在教文学,或仅止于把华文当作一门课,以至于学生也把华文当成纯粹的考试科目。后果可想而知。

而换作我们的处境,这3篇社论又对我们有何启发?

4.《从历史走入自由、从自由再看情感。》——特润格
i. 历史,总是充满悬念。选择,总是背负未知数。从自己的历史,看自己的性格;从社会的历史,挑战自己的未来。
ii. 自由何尝不是人所追求的!如今欲加疯狂的自由观,人要求无拘无束、我行我素;甚至把自由断送在歪曲的思维当中,无法自拔!
iii. 拥有再多的情感、创意与逆行思考,若不符合标准就会被淘汰,如此叫人怎么不现实,不抛离情感。太多的技术要求,这就是我国教育制度吗?甚至连我们也惯常活在自己把握的技术习惯中,拒绝更进一步的思维突破,安于现况。

历史渐渐步入网际网络的时代,各种荼毒思想的自由观念不再是我们所能全面克制的,再加上人的情感已大不如前般的清晰;接下来的世界,总是充满悬念。

少年人啊!要用什么洁净自己的行为呢?省思中…………

最后的情书(第7封)

原来故事已经开始了那么久……
故事的起端……
故事的延续……
故事的结局……
只不过是个真实的虚构。

1. 巧合之下,遇见你的点滴。
2. 岁月无法洗脱的思念,如同雨点化为我的邮差。
3. 烦乱的思绪,就如一颗攀连植物与一只昆虫。
4. 虚拟中,让我无法自拔。
5. 种种的挑战与相隔,是阻碍的起步。
6. 揭开装饰的自己,一句的谎言。

7. 最后的情书。

总觉得这一天会到来。你开口了。
我已经不能像以前般对你骚情了。
心情甚是低落、无精打采……
甚至连提笔完成最后一封情书的灵感都化灰了。

酷似一部连续剧,
剧情如此逼真触情。

戏剧总要有收尾,
只赖于是喜剧或悲剧。
而如今,只能说是部悲剧。

奋斗了那么久,
从拾起创意、坦诚去爱,
注定的却是陨落难堪!
哀哉!

不曾失败的我,
如今再次被击垮了!
同样的哀情,
却在这紧要的时刻发生。
心绪的混乱,
叫我如何专注!

不知何时开始,
对你有了一股心灵上的契合。
就是你想说的,
我似乎都已经猜到了。

是的!
我的直觉何其准确!
明知道悲剧收场,却眼睁睁地让它发生;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矛盾!

或者,
文人的骚情风骨,
的确无法吸引人。

呵……
爱呀!
放下吧!

        ~完结~

泪也许在掉落,笑也许在汹涌

昨天刚巧与经济老师聊了几句,说起她对我的期望。

我就说:“老师,我SPM的时候也很努力读经济了,只是成绩却比其它科差。”

老师突然如此回应:“德荣,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我们所努力的不一定会得到好的成果,有时只是时候未到,但总有一天一定会来临,除非你死了!” 我只是给予一个冷笑敷衍的认同,道了谢就走了。

只是现在认真想回去,所付诸的努力,真的不会得到相同的回报吗?

在这位回教徒老师的谈话中,天意真的难为。在众虔诚的宗教信徒眼中,到底什么是天意、缘分、命运……?人可以不断的努力、付出、冲刺;但一旦命运已定,就是再多的努力都是荒废的了。

圣经如此说道:“人种的是什么,收得也是什么。(加6:7) ” 如此看来,人所付诸的努力应该是与所得的回报是相同的啊!只是为什么天意仍然存在着不公平,叫努力的白流汗血。

其实当挪心一问,我真的有努力吗?还是别人眼中所认为的努力、勤劳、虔诚就代表我们已经达到了该有的回报;又或者是我们自认为我们已经付诸了该有的行动,等待的就是公平的回报。

问题在于是谁决定了这个的标准?说回来,岂不又是天意在作崇吗。

也许说努力与成果就是两条平行线。它们的角度与距离永远是相同的,只是在这自然规律中,我们对自己有多诚实、多坚持、多能耐……

即使所付诸的努力不能拥有同样的成果,那又怎样?是否代表了我们还未寻找到生活自然规律中该有的原则或目的。

对于我,唯有在喜乐或感慨中患喜患悲地享受其喜悲的成果。

舞动的手

绵绵细雨下,原来目的地就在前头,只是我们原地踱步太久了。

一场的《击打敲》音乐会,一种不曾接触的艺术,一种期待的情怀;可是为的又是什么?


1鼓诗 A Poem on the Drum
2鼓上铜乐 Copper ldiophones over the Drums 
3老虎磨牙 The Menacing Tiger
4鸭子拌嘴 The Quarrelling Ducks 
5马灯舞 The Dance of Baron Lantern * 
6朔 Model
7拍拍拍 Pai Pai Pai
8独酌 Drinking Alone #
9击动 Hit and Keep Moveing #
10马林巴与钢琴小协奏曲 (第一乐章) Concertino for Marimba & Piano (Mvt.1)
11节奏之歌 Rhythm Song
12西域隨想 Capriccio Western Regions




说真的,这几首歌的含义我都听不出。虽然大概了解了其演奏背景,但总不解它的搭配,也没有专人指点如何欣赏。也许就傻呼呼地呆坐了两个小时,可是却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演奏环节。


演奏中的击打敲声、韵合的旋律、拍子的整齐;这一切不仅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只能以''赞''来回应。


可是让我感触地却不是这些,而是当我看到演奏者的专业、激情、兴奋;是那一种为着艺术和梦想的奋斗。也许赚不了大钱,但音乐成了他们首要更为考量的价值。而这份价值却是我们这等''音乐莽夫''所不能参透的。


也许台下的掌声与欢呼声是他们继续艺术下去的动力!若没有了欢呼与掌声,他们还能走多远多久?或者在他们眼中,真正看见的就只有''音乐的价值与生命'',是带给真正会欣赏之人一份的恩物。因为相信总有知音!


《击打敲》:打了我对艺术的衡量
                        开了我对价值的视野
                        醒了我黯然中的斗志

为了''价值''而不惜代价、不顾他人眼光地奋斗,是我缺乏的吗?还是在雨中不敢前进……

中国人·日本人

         那一天,不想看戏。对看戏一点兴趣也没有。不过就连看了的朋友也没有推辞,在朋友的催逼下,都是别扫兴吧!大家决定了看《精武风云·陈真》。

这样的一部武打片,会有什么值得反思的。算了,纯粹看看,放松自己就好了。

整部戏也不见得我很专注。不是猛吃零食(第二天''捞晒'' >.<) ,就是按电话案个不停。

可是就在这一幕,我突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对于一部武打片,我从来就是欣赏它的动作、打斗、挥拳……可是这惯常的一幕,令我有了特别的遐想。

''把日本人打回家,还我们中国大陆。''想必这种的对白在《叶问》里也不少。不是赶走鬼佬、就是日本人;不是打鬼佬、就是挨日本人。如此的对白、情节多不胜数;而它又有什么出奇?

若是这部电影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把日本武术打得落花流水,他们会有什么看法?也许大家的思想都开通了,这只不过是剧情的必备,算不得什么的种族主义问题。但设想,不就是因为这种的手段使得电影更卖座入味吗?

也许看自己同胞挨打自己的同胞已不再是什么趣事或有任何看头,就只好借用他人来满足观赏者的要求了。话说回来,这到底是不是含有种族课题的味道在里头呢?我真的不晓得导演的目的。但回看我所了解的历史,这种情绪也许还未平息。

几年前,日本政府擅自改写国家历史,为要洗脱自己在历史中留下的罪名。日本人也许不再渴望谁胜谁负了,而只求掩饰自己曾经留下的污点。反观中国人就喜欢不断挖开历史,不断轰炸以往的侵略者,为要取回被打败的羞辱(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至今中国人和日本人仍在明斗明抢——钓鱼岛。这个世纪仇家似乎就路窄相逢,不是在思维上做出攻击、就是面子上得拿回个彩、至今却越闹越大。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历史到底反映了什么?一个是要设法删去自己曾经的恶行,另一个则强硬为自己惨败的过去留下一点光彩。难道过去的历史,一定要为自己寻找美丽的借口来邂逅吗?岂不知自己为自己留下更多的伤害。

《相隔·五分钟》

楼上楼下的爱情,是一句具老土又风趣的句子,是一则迷倒少女少男们的爱情小说。无奈,现实中的故事,它上演了。一条走廊的宽度,一层楼的高度;之间充塞的是五分钟的差距。五分钟的缘分、五分钟的相遇、五分钟的步伐;五分钟的相隔。



一如往常,我站在回首的风景台。一片茂盛的树林如今剩余的只不过一片青翠的草地。一颗心疼失望的心如今充斥的既是期待飞翔的翅膀。同一个瞭望台,两种不同的心境,只怪我又回到了这儿;一个伤心的风景台、一个疗伤的高楼、一个复原的瞭望楼。

每当俯首,奢求的只不过是你的影子,一个被阳光反射的倒影,我就满足了。时间欺诈,把我的青春给骗了,骗了我好多好多的五分钟。

五分钟的敲响声,我总错失你的影子。五分钟的步伐,我却也错失你的背影。五分钟,我不再计算。我遇见了你的面孔吗?

我曾经告诉你,我们相隔了五分钟。我睡着了。若不是把握不了那五分钟,我想我们还能畅谈通宵。

我习惯了站在这五分钟的边角楼台,我期待。你路过,那一刻的眼神凝望;喜悦。

机会何其的渺茫,但我却从来不曾告诉你,我在默数每个的五分钟。你总不知我每日的守候,只等待那一秒的凝望。

我错了!

五分钟不是我们的距离。

五秒、五分钟、五小时、五天、五个月、五年、五十年、五百年;无止境。这才是!

我放下了笔,停顿。

提起笔,划了个小圈。

杂八郎

02/10/2010 (厌弃的眼神与贪婪的笑容 VS 微笑)
        晚上补完习后和朋友一同去吃晚餐。决定了去吃芙蓉的田鸡粥。点了菜后,人来人往。突然发现这条街有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的推销员。

1.来了位专卖各类小刀的工具箱,回了句:''sorry bang, saya bukan doktor.''
2.来了位卖3D图画的,也回了句:''sorry bang, saya bukan pelukis.''
3.来了位专卖手电筒的,同样回了句:''sorry bang, saya tak da pergi camping.''
4.不妙!这一回就难以给予回复了。他们是著称''三个臭屁将,胜过一个诸葛亮''钻石的组合。

        他们是印度人,一男二女。一男手推轮椅、一女手握介绍书与单据、另一女则坐在轮椅上。想必一看就知道是要来捐款了。过份的是,他们连残障人士都推了出来!不知该说他们卑鄙还是真的走投无路了。没办法,我们5人行,将眼神都注目在一位朋友的身上。害羞的他被逼掏出一令吉捐了给他们。只是我们再加以刁难,怎么只是一令吉,笑死人了。而另一位女性朋友则在掏出四令吉,就当作是一人捐一令吉了。

接着他们再往前走,只是纷纷都遭到了拒绝。就在我眼前的一对夫妇,驾着一辆的跑马,他们的回应是:
        这三人组就站在这妇女的面前。只见这妇女眼中流露的是厌弃的眼神!这印度女人就站在她面前,而这妇女就只顾吃,什么也没回应,流露的还要是冷眼相待。眼中的这一幕让心中感觉很不忿!
        接着这妇女的丈夫回来了,只见一脸可恶的挥手拒绝。当这三人组转身一走,这妇女更是斜眼藐看。那种的眼神、那种的冷漠、那种的手势……我!我!突然很想以斯文的语言艺术加以表达:“#·%¥#……%—¥#……·¥”!
        心中不断的在想,是因为他们是印度人吗?是因为他们逼人捐钱的手段吗?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吗?为什么人可以这样的冷漠相待?是!那印度人的确没有很好的说明,脸也不路一丝亲切的微笑,这也许是她的不对。而我也不是指责为什么他们不捐。我只想说,为什么一个微笑的拒绝难道有那么难吗?
        这还不要紧,更令我看见人性丑陋的一面正是当有一位卖彩票的印度人站在这对夫妇的面前。哇!这对夫妇立刻流露出那种贪婪的笑容!丈夫连忙掏出钱来买了几张彩票。
        这一晚,看在我眼中的,是那种厌弃的眼神贪婪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那么亲近现场,亲眼观看这种瞬间的转换!这就是人吗?
(我一直的在对我朋友说,如果我的老婆是这样!我会!!!!!不是要求一定要捐,只是那种的笑容,为什么就那么难?偏偏要摆出面衰样吗!)

**************************************************************************************************************************************

03/10/10 (二手的与新的  VS  珍惜)
今天坐在车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看着自己的装扮,突然才惊现,身上很多的东西好像都是二手的

1.电话,从来没买过,换过的都是二手的。
2.计算机,有两架,都是二手的。
3.车,没有属于自己的,都是二手的。
4.球鞋,直到中3,才真正买过新的。
5.书包,直到中1,才有机会买新的。
或者说,我真的想不到有什么是新的?(最多的只有衣服,姐姐买的。)


        怎么突然会想到这问题?突然觉得很奇怪。看着自己所拥有的二手货,那一刻,我竟然没有埋怨。一直盘旋在脑中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今天这一切我都拥有了新的,我会很开心、很感动、很珍惜吗?

        珍惜这个字突然令我不知所措。有了新的,我会珍惜吗?有了新的,我会珍惜吗?有了新的,我会珍惜吗?有了新的,我会珍惜吗?有了新的,我会珍惜吗?这句话不断的重问,可是我都给不到自己一个答案。到底我懂得珍惜吗?

        在拥有上,我会珍惜吗?在亲情里,我会珍惜吗?在友情中,我会珍惜吗?在爱情里,我会珍惜吗?在信仰上,我有珍惜吗?许多的问题顿时向我苦苦相逼!也许在物质上存在二手货,那么在关系里头会不会也会有二手货呢?

        这个的冲击突然让我需要对珍惜更加的加以探讨了。也许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对每一个人事物会有多么的珍惜,但我会尝试去珍惜!哈哈哈……很矛盾。